上海张江:丰沃科创热土为企业提供发展养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通过采集数据、训练算法模型、提升算力,构建出手语大语言模型,助力聋哑人无缝交流、融入社会;用时15分钟,就能将30万平方米没有GPS信号的地下车库进行三维数字重建,形成立体实景地图……这些都是由上海科技大学孵化的叠境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取得的亮眼成绩单。该公司CEO张朝华认为,这些离不开上海张江科学城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周到的扶持政策。
“除了专项资助、税收返还、人才落户等扶持政策,张江还有丰富的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提供了蕞适合叠境生长的‘养分’。”6月14日,张朝华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为了助力“种子”企业更好发展,上海张江扶持政策不断供给,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涌现。
895孵化器就是其中一家。成立8年多来,895孵化器已累计孵化企业约1400家。
通过“先孵后投,孵投联动”的模式,该孵化器目前已累计投资18个孵化器项目,投资金额6.6亿元,回报倍数1.96倍。该企业负责人陈海玲认为,高成功率的主要原因得益于895孵化器独特的“实体创新基地+虚拟创业营”组合模式,“通过打造‘平台+基地+基金’的模式,以895创新基地、895创业营、895基金为抓手,895孵化器形成了孵化投资双向联动,精准链接产业资源,强化创新策源、促进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企业,全方位融入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此外,这里还是一个“24小时孵化器”。“895创新基地设在一个集创业孵化、居住、办公、配套于一体的全天候科创社区内,创业者在这里可以心无旁骛地专心研发。”她说。
莘泽则是一个致力于成为创业者的“家庭医生”,科学家的“创业管家”的孵化器。该孵化器负责人曲奕把自己比作助力青年创业的“一号服务员”,她说,通过4年的科学家创业探索,莘泽提出构建科学家的概念验证中心。在概念验证中心里,有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持续关注科研报告及论文,发现前沿新赛道新方向,然后找到大院大所的年轻科学家,请他们孵化器里进行概念验证。“不是每个科学家都能成为企业家,所以我们要对标原始创新,跨前一步助力科学家实现商业成果转化。”
莘泽作为国内头部家登陆新三板的孵化器,通过天使基金、概念认证中心、企业育成中心以及高质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四轮驱动”,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硬科技开发的服务平台。

公司注册/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注册公司招商引税奖励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