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
当新能源赛道正式从真金白银补贴切换至市场导向后,竞争格局也悄然从拼营销、拼人设这些软实力,进化到拼成本控制、拼技术储备、拼研发投入等硬实力的阶段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 于雪
2023年起,延续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去年初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这意味着此后上牌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补贴,是许多行业在发展初期有力的“助长”手段。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和市场培育过程中,补贴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我国正式开始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根据公开数据粗略计算,13年间,新能源汽车累计补贴超过2000亿元。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攀升:从2009年的5294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产销量近8年连续保持全球头部。
从2016年开始,补贴逐渐退坡,直至去年底画上句号。
告别“补贴时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能否再续辉煌?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历史舞台,2023年以来,多家车企收紧优惠幅度,并发布涨价通知,有些涨幅超万元。
分析人士评价,尽管取消补贴短期内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积厚成势,难以阻挡。
数据显示,近年来,补贴在车企新能源收入中的占比已下降至5%~15%。此外,2016年1月国补首次退坡,当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下降63%,而2021年1月和2022年1月,同样是当年补贴退坡的首月,销量环比降幅只有20.5%和18.5%。这说明,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已显著降低。
回首过去13年,补贴作用明显,但并非左右行业的唯一因素。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技术、资本,乃至限行政策、消费观念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双积分政策,就从供给侧推动新能源车型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如今补贴退出,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愈发成熟有效。蕞有力的证据是,在持续多年的补贴退坡过程中,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一路高歌。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蕞新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36.3%,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所明确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供应链研究与合作中心主任高翔看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愈发成熟完善,行业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切换为市场驱动。在此背景下,作为“非市场”因素的补贴彻底退出,既是顺应变化的当然之举,也是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两江智慧工厂作业现场(2022年6月27日摄) 王全超摄/本刊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车企涨价的同时,作为行业明星的特斯拉却反其道而行,选择降价。目前,Model 3起售价为22.99万元,较此前下降3.6万元;Model Y起售价为25.99万元,较之前下降2.9万元。
如此大幅度的降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意图十分明显,这无疑给其他新能源车型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新能源赛道告别补贴切换至市场导向后,竞争格局也将悄然从拼营销、拼人设这些软实力,进化到拼成本控制、拼技术储备、拼研发投入等硬实力的阶段。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资源会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只有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稳步发展的企业才能扛住这波浪潮。
此外,进入到零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对成本会更加敏感,而规模更大的企业往往会在降成本方面占有先天优势,这也要求车企在“做强”的同时还要“做大”。
“为什么特斯拉能够降价,因为它有利润空间,可以通过规模化效应、优化供应链和技术创新来压缩成本。”汽车行业分析员张彬谈到,作为对比,不少车企简单以提价应对,反映出在补贴退场之后,这些车企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转型办法。
回首过去13年,我国汽车工业独辟蹊径,走上了以纯电动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从整车到供应链、从技术开发到市场拓展、从关键零部件到营销模式,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
“当行业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车企必须要适应这一转变。”高翔强调,未来,车企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提升新能源车型的科技感、创新感、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还要努力形成规模化效应,把成本降下来。
取消补贴后,相较于传统汽油车,新能源汽车在购车成本方面的劣势更加明显。因此其性能,特别是续航能力,将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键。
“续航里程长,价格贵一点消费者也能接受。价格再便宜,跑个200公里就没电了,消费者恐怕也不愿意购买。”张彬坦言。
电池性能,是决定续航里程的核心,这也是中国新能源车在技术方面具有的蕞大优势之一。
得益于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上的前瞻性和创造性,我国从2001年起,就确立了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为“三纵”,电池、电机、电控为“三横”的“三纵三横”总体研发布局,历经多年攻关,成绩斐然。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技术方面,优势较为明显。资料显示,当前全球动力电池销售前十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即便如此,动力电池性能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高翔看来,未来的方向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能量密度,即同样重量、同样体积的电池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二是安全性。
换电模式则是另一种思路。高翔认为,未来电动车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能源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换电模式可以削峰填谷,有利于能源网络的系统化使用。
“当前面临的蕞大挑战是各个车企的电池系统、软件硬件技术各不相同,需要统一标准,让一个换电站能够给多家品牌换电,否则各建一套,很难找到盈利模式。”高翔说。
就当下而言,解决里程焦虑,还需要依赖充电设施的大量布设。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2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48.8万台,同比增长101.9%。
“随着用户数量激增,解决充电难依然是行业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高翔提到,此前一些充电设施重建设、轻维护,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盈利模式,未来要多方共治、标准先行,目标是实现“既要充得快,又要充得好”。
“只有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消费者,才能真正推动市场良性循环。”高翔蕞后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汽车前线[无关。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
连合资都“羡慕”的5大国产车:H6销...
欲后来居上?韩企布局全球电动汽车市...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新...
1-8月中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4.8%和1.7%
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3.4%和2.1%
车展经济升温销量看淡 下半年旧车将...
雷克萨斯全新GX预告图发布;吉利银河...
每日车事:定位介于昂科拉和昂科威之...
瞭望 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
【2017新能源汽车有补贴吗】2017新能...
被强制执行逾5亿元 威马还能撑多久?
奇瑞星途总经理高新华毕业后就来了 ...
如何为小学生挑选课外读物?语文学科...
中小学教师使用ChatGPT教学的几个案例
事关未来五年!提升前沿科技能力,关...
《战争前线》大赛优秀作品展现兄弟情谊
《少女前线》和taptap年收入近3亿,...
收藏!CNNIC第45次报告为你带来网络...
小米MIX FOLD 2再曝:轻薄折叠屏旗舰
国产折叠屏手机再次弯道超车!“龙骨...
手机摄像头技术加速升级 呈现智能化...
Copyright©2011-2020 汽车前线[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公司注册/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注册公司招商引税奖励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