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许敏:增程技术创新的同时更要关注成本优化
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表示,对于增程技术的创新,高校研究不仅要追求技术上的突破,更要关注成本优化。在传统技术基础上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同时,也要在成本方面实现他人难以企及的突破。
从全球市场来看,许敏表示,2022年至2024年间,中国、欧盟、日本和美国均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但各国侧重点不同。中国以纯电动、插混和增程为主导;日本更倾向于HEV混合动力;欧洲市场则相对均衡;美国仍以纯内燃机为主。同期,在中国市场,不到两年时间内,增长率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蕞初纯电动增长迅猛,随后是插电混动,而现阶段增程式电动汽车增长蕞为迅速,成为各大车企竞相布局的赛道。
目前,增程式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主要集中于大中型豪华车领域,如理想、问界等品牌,这些车型提供纯电体验、强劲动力配置以及高品质的舒适性和NVH表现。然而,在10万元-15万元的A级车市场,增程式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成本敏感性,大电池加大发动机的方案难以满足这一市场的需求。
反观国际市场,雪佛兰Volt、宝马i3和日产e-POWER等增程式车型采用小电池(多在20度电以内,e-POWER仅1.5度电)与小发动机的组合,而中国增程式车型普遍配备40度电以上的电池。这种差异引发了一个思考:“大电池和大增程器是真实的客户需求,还是我们的心理需求等?”
通过详细的成本分析,许敏展示了降低增程器功率和电池容量的潜在成本优势。例如,若将特斯拉66度电池方案改为“40度电配10kW增程器”,可降低成本约11000元(按每度电500元计);如使用18kW增程器配20kWh电池,成本可降低近2万元。
此外,许敏还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增程器技术上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其研发的水平对置两缸增程专用发动机。这种设计经过多年发展,相比传统直列四缸直喷增压发动机,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保持40%的油电转化效率,并实现了无感增程。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经济参考报》社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公司注册/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注册公司招商引税奖励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