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华呼吁优化税收政策推动创投机构长期投资
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上海国投公司的董事长袁国华引人关注,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创投领域税收优化的建议,旨在鼓励创投机构进行长期投资。随着创投环境的不断变化,袁国华强调,优化税收政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背景分析:创投行业面临的税收困境
当前,我国的创投行业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创投企业主要以“公司制”和“合伙制”这两种形式存在。当下,公司制创投采用“先税后分”的模式,综合税负大约在40%左右,而合伙制创投则可选择“先分后税”的方式,其综合税负在20%左右至35%之间。尤其是合伙制创投,尽管它的优势在于能避免双重征税,但在实际操作中,投资人仍需在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为基金产生的收益先行纳税。
袁国华指出,合伙制创投企业选择“单一基金核算”依然心存顾虑,因为这一选择会限制企业在核算年度内的灵活性,尤其是管理费、业绩报酬和其他服务费的扣除,导致税收优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很多创投机构被限制在过往备案上,而这一情况亟待改善。
为此,袁国华提出了几个具体建议,首先是探索抵扣创投成本的全生命周期计税模式。他认为,现行政策往往只关注短期收益,未能充分反映创投的长期价值。因此,采用全生命周期的计税模式,可以更合理地评估创投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减轻税负。
此外,袁国华强调,要为投资硬科技初创企业的创投机构出台特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他建议,项目投资周期越长,企业所得税税率应相应降低,这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需要长期培育的高科技领域。由于硬科技初创企业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盈利,这样的政策将显著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袁国华还提出,建议扩大部分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2021年发布的政策在某些区域内试点,通过减轻税负鼓励投资,但其影响范围相对有限。袁国华建议,应该将这项政策推广至整个上海市,以此激活市场,鼓励更多个人投资者投入到公司制创投企业中。
通过对政策设计的进一步梳理,袁国华认为,应避免对所有创投企业一刀切的作法。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应该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便真正实现激励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在暂行办法发布之前成立的基金,应该允许其在类型上做适当调整,以适应政策的变化。
结论:长远发展须依赖稳定的政策环境
袁国华的建议为我国创投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球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背景下,优化税收政策对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促进长期投资,不仅可以助力本土优秀科技企业成长,也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税收政策的优化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袁国华的多项建议无疑将为相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期待在全国两会后,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创投领域的政策落实与执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营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公司注册/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注册公司招商引税奖励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