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4000余家硬科技企业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新民晚报讯(记者易蓉)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在其主办的“绿智融合赋能新质”论坛上,展示了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园区的骄人成就。作为集聚4000余家硬科技公司的核心引擎,交大系企业在其中占比高达60%。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上海交通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融创新方面的努力,也凸显了其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领域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展开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建立了“一门式”行政管理服务体系。通过这种创新模式,逐步破解科研人员和企业面临的“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难题。柳宁,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专项办公室主任,表示依托优势学科及行业领军企业的支持,交大正致力于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研发平台建设上不断突破,形成具有产业创新优势的生态系统。
当前,交大的改革试点已经孵化或合规整改的科创企业数量达到176家,其中89家注册在大零号湾,合计总市值超700亿元。这样的成绩无疑为上海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论坛当日,来自金融、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的近300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绿色生物制造创新、大零号湾建设发展、科技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的发展,备受瞩目。不少专家认为,AI技术的发展将为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注入新的成长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正如此次论坛的主题“绿智融合赋能新质”所言,绿色科技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将开启新的生产力。交大的参与者不仅在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更关注如何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找到新的平衡,这也是现代科技需要面对的持续挑战。
为进一步提升产融创新智库建设的成果,本次活动还设立了多个分论坛,讨论了包括医疗创新与大健康、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发展在内的多个话题。这一系列的讨论不仅增进了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机会,也为学术界与产业界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天的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培训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与技术转化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通过大零号湾的建设,上海交通大学正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力争将其打造成国家科技创新的示范区。这不仅将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也将为全国科技产业的进步提供借鉴,助力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展望未来,交大将继续致力于深化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与基金链的融合,为推进国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以科技创新为指引,期待大零号湾能够在全球科技创新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公司注册/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注册公司招商引税奖励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