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大改造:政府和居民共担新趋势
专注分享行业内的新鲜事,欢迎关注
随着老房子数量的增加,如何应对老旧小区的问题成为热点话题。政府主导的拆改项目已让数亿人受益,蕞近几年,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改造模式逐渐流行。本文将探讨政府与居民共担的改造趋势及其影响。
蕞近,关于“”的讨论特别热闹,大家都在担忧自家老房子将来怎么办。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全国1990年及以前建造的房屋总面积约为18亿平方米,而2000年前建造的房屋占比已经达到28%,到2040年,超过六成的房子都将变成老旧小区。过去十年,老房子经历了三次红利期,政府主导了大量的拆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数亿人的居住条件。2014年,国家提出改造约1亿人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央行通过PSL大规模投放资金,在棚改高峰期,每年新增PSL资金近8000亿元。2020年后,政策从“棚改”转向“旧改”,超过25万个老旧小区得到了有机改造。
2023年以来,“原拆原建”项目在多个城市频频落地,逐渐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新模式。传统的“原拆原建”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但现在不少地方开始探索政府与居民共同出资的模式。例如,在上海,多个区已有“原拆原建”的代表项目,由区级财政承担主要资金,市级财政提供补贴。广州则出现了首例由业主自主筹资更新、政府给予一定激励的试点项目,居民按每平方米4600元的标准出资进行改造。
随着老房子越来越多,如何改造和维护这些老旧小区成为紧迫问题。过去,政府主导的拆改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新的趋势是政府与居民共同出资,这不仅能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也能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不过,这种模式也存在不少挑战,如资金筹措、利益分配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协调问题等。例如,居民是否愿意出资、如何确保资金使用透明、改造后的利益如何分配等,都需要妥善解决。尽管如此,这种新模式还是给老旧小区的改造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活力。居民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加速改造进程,还能提升改造效果。未来,随着更多试点项目的推进,这种模式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广应用,从而形成政府与居民共同努力、共建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上海高铁开挂!年底前再添多座新站!
0$老房子大改造:政府和居民共担新趋势$

公司注册/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注册公司招商引税奖励平台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